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自贸要闻
尽锐出征:全国一盘棋中的天津作为
发布日期: 2020-03-05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有召,召必应。湖北是中国的湖北,天津是中国的天津,非常时期,全国一盘棋,天津既是拱卫首都的“士”,也是疫情最前线冲锋陷阵的“卒”。在抗击疫情正吃劲的时刻,我市举全市之力,倾情援助武汉、对口支援恩施,主动汇入“湖北保卫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驰援武汉、支援恩施,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天津的重大政治责任。天津市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秉承“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以“责不容辞、义不容辞、情不容辞”的坚定自觉,以“天津资源就是国家资源”的理念,先后派出以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和我市多家三甲医院院长、副院长领衔的13批共计1295名最精锐的医疗力量,紧急奔赴湖北武汉、恩施等抗疫前线,尽最大力量调送前方最急需的物资装备,志愿者奋战抗疫最前沿,为“湖北保卫战”提供源源不断的“天津力量”。

    为了“湖北保卫战”的全面胜利,为了“全国保卫战”的全面胜利,天津倾尽全力,精锐尽出。

    “天津模式”搭建生命方舟

    “我们过来接替天津医疗队的工作,他们已经建立起完整的流程,我们接手会很方便。”2月27日,接替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管理武钢二院病区的贵州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喻凤说。

    她不知道,时钟倒拨回一个月前,这里是怎样一番景象 ── 一楼大厅空空荡荡,二楼以上的病房,除了床架,什么也没有,很多窗户没玻璃,有的门上没把手,灰尘满地,还有垃圾……

    这里本是武钢二院的专科门诊楼,但自从“非典”疫情过后,这里就被废弃了。1月27日晚上,50多名新冠肺炎病人入住时,有人连被子都没有,更没有污染区(红区)、半污染区(黄区)、清洁区(绿区)的划分。关于病人,天津医疗队拿到的只是一个数字,姓名、病历记录一概没有。

    一边打扫卫生,一边登记收治病人,建立红、黄、绿三级分区,寒冷的楚地冬夜,第一批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武钢二院开始播种春天的希望。“第一天上岗的时候,穿着秋衣秋裤再套上‘刷手服’然后是防护服。没想到那里气温很低,加上8小时不吃不喝,头疼到不行。下了班,手和脚都冻得动不了了。只能在空调下猛吹,很久才缓过劲儿来,当天就有两名同来的护士感冒了。”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成员、天津第二人民医院护士刘丹记得第一天的艰辛,更记得收获:“病人们都特别好,听说我们是天津来的,特别感谢天津。”

    一个月,在天津第一批和第二批医疗队的全力救治下,先后有100多名患者痊愈出院。“我目睹了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我只想说天津医疗队伟大!说别的都多余。” 武钢二院办公室主任林辉说。

    塔子湖方舱医院住院患者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塔子湖方舱二楼的病区开放了,从进来到现在一直负责我们区域的天津的医护们都调到二楼去了,大家都非常非常地舍不得。”

    在天津对口支援的恩施,咸丰县朝阳寺镇罾沟村的村民们捐款8000余元,买了一头猪、500公斤大米、26桶食用油送到天津医疗队驻地,改善大家的伙食。

    ……

    前前后后,天津派出13批共计1295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抗击疫情,经他们治愈的患者数以百计,特别是在武钢二院开创的“天津模式”,四次被国家卫健委专报表扬。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天津中医医疗队和来自其他省市的中医医疗队接管了江夏方舱医院,采用中医疗法为主治疗轻症患者。2月14日接收病人,26日即有23名患者痊愈出院。

    把最硬核的“子弹”留给前线

    7次往返,总行程16800多公里,这是市急救中心保卫科科长闫涛和4位同事驾驶救护车,从1月30日到2月27日奔波于天津武汉间的里程。

    天津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到达后,发现医疗物资严重短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举全市之力做好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坚强后盾。

    最棘手的问题是物资怎么输送到前线。包机协调时间太长,医用酒精等不适合空运,走快递在武汉封城情况下到货时间无法保证。最后决定,用看似最原始却最保险最高效的办法──自驾送货。

    送货任务由市急救中心具体实施,并选定两辆车况较好的救护车,由领队闫涛,驾驶员陆峰、李程、姚男,随队医生郭胜利等5位同志组成运输小分队。7次蚂蚁搬家式的物资运送,及时为前线提供了医疗物资,也给队员们带去了必要的生活物资。

    市领导格外关注医疗队员防护工作,要求调动各方力量筹集物资,切实保障援助武汉、支援恩施、我市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救治等“四个战场”的医疗物资供应。截至2月25日,天津已向对口支援的恩施援助护目镜1110副、防护面罩400只、额温枪500只、隔离衣21500件、一次性医用手套85000只、次氯酸钠消毒液(5%)30吨、氧化氢溶液8400瓶、电热器120台、负压救护车2辆(已排产,近日送达)。恩施州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累计共收到天津社会各界捐款586.124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4日,我市支援湖北(包括武汉及恩施)的重点防控物资,包括医用防护服10854套,其中Ⅲ级医用防护服9354套、Ⅱ级医用防护服1500套;口罩27.5万只,隔离衣5620套、防护面屏5490个、熔喷布6吨等,向湖北疫区捐款超过一亿元。

    酒精、口罩、药品、防护服、核酸检测试剂盒、仪器……只要抗疫需要,只要一声令下,防疫物资就从天津源源不断输送到湖北。

    前线战场上,还有这些天津战士

    充当志愿者开车送病人去医院,援建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还有不少天津人在武汉低调地、尽力地帮助着同胞共克时艰。

    天津体院教师徐金陆原籍武汉,寒假回到老家探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选择留在武汉,打算亲手为这座城市做点事儿。2月3日,浏览疫情状况时,发现武汉当地正在招募志愿者运送病人,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2月4日正式开始在社区上岗,成为永清街道的运输志愿者。第一次运送确诊病例时,他害怕过;在开车接病人途中,也曾遭到等候的病人在电话里一通臭骂,委屈无处诉;还曾收到病人下车时,一句“祝你好运”的暖心祝福。徐金陆相信,待到春暖花开时,武汉定能拨云见月明。

    3月1日,由天津派出的中建三局援建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16名建设者全部解除隔离,走出位于我市河西区的一家酒店。从2月2日接到命令到武汉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到解除隔离平安回家,整整一个月。前半个月,他们用平均每天只休息3小时的拼命投入,与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一起为新冠肺炎患者建造了诺亚方舟,创造了令世界赞叹的中国速度;后半个月,交通部门积极协调办理通行证明,医疗部门在荣乌高速天津入口等候,第一时间进行测温、登记,河西区政府尽最大努力保障建设者们隔离期间的生活需要──天津张开双臂热情拥抱归家的英雄。

    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湖北人民作出牺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梦想变成现实,让天津人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这一次,天津人把自己“最硬的鳞”都给了湖北人民。

    津鄂跨越山水的互帮互助,生动诠释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深刻内涵。

    国家相关部委
    自贸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兄弟自贸试验区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官网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