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东疆保税港区坚持高质量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招商引资工作。据统计,今年前四个月,东疆共新增企业873家,同比增长31.9%;注册资本共计78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5%,其中新增内资企业852家,同比增长34.6%;内资注册资本43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0%;新增外资企业20家,外资注册资本共34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2.9%。
而在招商引资工作的有力支撑下,东疆多项指标均实现逆势增长。实际利用内资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2.21亿美元,同比增长3%。实现税收104.6亿元,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1.97亿元,增长4.2%。
融资租赁彰显优势地位
今年以来,东疆大力推动租赁2.0计划实施,不断加快“国家融资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打造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核心载体。东疆租赁业虽然也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它的优势地位仍然在持续强化。前四个月,一批大型航空企业、地方国资平台公司,以及国内机械重工、消费、文化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在东疆投资设立租赁项目,共新引进租赁企业92家,注册资本127.38亿元;7家租赁企业完成增资,增资39亿元;疫情防控期间,东疆共完成18 架飞机、6台发动机、22艘国际船舶以及8座海工平台租赁业务。租赁模式加快拓展,在做强进口租赁优势同时,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离岸租赁业务也在增长,转租赁、租赁资产回归、租赁异地监管业务创新持续推进,租赁业发展环境又有新的提升。
截至目前,东疆已完成1613架飞机、122台发动机、196艘国际航运船舶、24座海工平台的租赁业务,东疆租赁资产总额过万亿元,租赁核心业务仍然保持强势领先。
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基本盘”
据了解,今年以来,东疆保税港区多措并举,积极稳住“外贸基本盘”。如在国际贸易企业招商方面,东疆围绕做强大宗商品、冻品、平行进口汽车等优势贸易板块招商,加快培育生鲜、特药、红酒、二手车、医疗器械等贸易新种类聚集。1-4月份,新兴际华医疗器械出口项目、中建材、浙江物产集团、河南豫光金铅集团等大宗矿产品贸易项目,联想增益、大北农集团等农产品及冻品项目,天津物产、康达新材等新材料贸易项目落户东疆。目前,东疆已聚集了中粮、中煤、招商物产、托克、雪松、路易达孚、益海嘉里等一大批百亿级国内外知名贸易企业。
而在推动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方面,东疆成立专项驻企帮扶工作组,协调解决外贸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围绕外贸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在冷链企业、电商企业、仓储物流企业100%率先复工复产基础上,实现了重点外贸企业复工率100%。与此同时,东疆迅速出台激励政策,强化对冷链、贸易企业支持。同时,用足用好外贸专项支持资金,出台支持外贸发展实施方案等产业帮扶政策,形成了完善的外贸政策支持体系。在多项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内外贸企业加快复工达产步伐,前三个月,进口冻品已达36.38万吨、进口额91.26亿元,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同比分别增加3.28倍和4.48倍。为稳住外贸基本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创新引领作用持续提升
记者了解到,自天津自贸区设立以来,东疆围绕深改任务,推进一系列单体突破,逐步汇成体系。形成了以租赁产业为创新突破口,多种产业创新齐头并进的创新局面。疫情防控期间,东疆更是把创新工作作为实现“双战双赢”的重要抓手,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各主管部门和口岸部门建立联合创新机制,今年以来,既有租赁异地监管模式创新,还依托仓单质押和大数据,打开物流金融新路径,建成物流金融一体化数字平台。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平行进口汽车、保税展示交易、邮轮配送、保税期货交割也随着新业务的开展,功能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天津自贸区55项制度创新成果中,东疆占三成,在具有重大突破价值的“全国首创”中贡献率为33%,创新数量和质量均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