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撰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天津市位列全国前十。滨 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制三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 ,把为市场主体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作为不懈的追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利用自贸区优势先行改革
滨海新区还充分利用自贸区政策优势,推动贸易、通关等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实施,实现跨境投资、 跨境融资、跨境发债、跨境人民币资金池、跨境外币资金池五个跨境金融便利化。特别是利用自贸 区内的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聚集了空中客车、德国汉莎等众多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并通过积极创 新推动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范围和领域拓展,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航空和船舶制造、维修基地;平 行进口汽车进口量和进口额占全国的65%以上;成为全国首批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地区,并实现了 全国二手商用车出口首单;跨境电商进出口申报订单量及货值规模始终保持快速增长,并积极推动 多渠道出口模式落地实施;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新技术、商业保理、股权基金 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去年以来,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相继出台了加快推进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 一系列支持政策,全力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新区通过苦练内功缩短审批周期、简化审批流程, 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把具体的实践探索转化为一项项制度创新,在全国首创全流程自动化管理 制证中心,进一步推动审批程序标准化,通过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审批全 流程的公开透明高效。在全国首创移动监管,审批信息同步推送至监管人员手机端,有效化解相对 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后审批和监管的衔接问题,确保审批之后监管服务跟得上、监管事项全覆盖。
在全国政务中心系统中首创“党建联盟”,把在一起办公的不同系统、不同部门的党支部通过党建 联盟连接起来,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为审批工作的互联互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着力推进审批服务智能化建设,开通政务帮办平台,提供395个行政许可事项通俗版、视频版办 事指南,让企业群众看得明白。上线43个高频事项在线帮办预审服务,企业群众可在线填报、查询 进度,审批人员实时审核批注、答疑解惑。
不仅如此,去年年底,滨海新区又启动了“一企一证”综合改革,以企业准营为目标进行行政流程 再造。将一个市场主体开展多种行业经营涉及的多项行政许可事项,整合为一张载明相关行政许可 信息的行政许可证。将企业准营涉及的多部门串联审批变为并联审批,合并减少审批材料,压缩审 批时限,企业不必再跑多次、办多事、拿多证,实现一证覆盖、拿证即开业,切实降低企业办事的 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更加便捷高效、活力秩序相统一的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制度创 新带来的获得感。滨海新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7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探索“一企一证”综 合改革的决定》,确保了“一企一证”综合改革依法依规开展。截至目前,“一企一证”试点行业 已上线27个,年内将覆盖48个行业,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
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
全力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增强口岸服务功能,则是新区优化国际贸易营商环境的另一张名片。
压缩通关时间方面,新区扩大“两步申报”试点,实现进口货物“两步申报”和“两轮驱动”风险 防控方式、“两段准入”监管作业方式相衔接,缩减申报准备、转关办理和海关通关时间。天津口 岸进口边境合规耗时由48小时缩短至34小时,缩短29.2%;出口边境合规耗时由29小时缩短至24小 时,缩短17.2%;进口单证合规耗时由24小时缩短至15小时,缩短37.5%,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 长。降低通关成本方面,实施天津港提速降费增效行动,梳理和规范口岸服务“一站式阳光价格” 清单,打造“阳光价格升级版”。天津口岸进口边境合规成本由315美元降至255美元,降幅达19% ;出口边境合规成本由325美元降至265美元,降幅达18.5%;进口单证合规成本由125美元降至80美 元,降幅达36%。同时,进一步扩大“汇总征税”应用范围,提高“先放后税”模式比例,推广关 税保证保险。优化通关流程方面,不断优化进口汽车零部件检验监管流程,实施报关单“日清”机 制。全面推广海运现场海关通关一体化,不断优化检验检疫主干系统电子审单。推动集装箱设备交 接单等港航物流类单证的无纸化,提升全流程电子化程度,提高货物进出港效率。进一步精简单证 ,取消118个海关商品自动进口许可措施。强化企业服务方面,提升待查验货物提箱效率,建立查 验提箱“绿色通道”,建立出口机电产品查验绿色通道。设置进口汽车零部件业务咨询专点,为进 口汽车零部件入境验证相关业务提供专业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