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开放区域,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RCEP的签署为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本文着重从中日韩FTA(自由贸易协定)角度进行解析。
RCEP对构建中日韩自贸区小循环的重要意义
中日韩三国分别是世界第二、第三和第十一大经济体,GDP合计占全球20%以上,占RCEP15个成员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占亚洲70%以上,超过欧盟。中日韩FTA谈判于2012年11月启动,截至目前已举行了十六轮谈判,但距离达成协议还有一定距离。
此前,中韩于2015年达成了双边FTA,但中日、日韩之间一直没有达成FTA。通过RCEP,中国和日本首次达成了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同时,日韩之间也首次达成了FTA。
RCEP的达成,对中日韩自贸区小循环的形成是重大利好。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袁波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是以区域贸易协定的方式,但以前在中日韩区域内,只有中国和韩国达成了自贸协定,日韩和中日之间都没有自贸协定,从意义上来讲,这等于是中日和日韩首次达成了一个相互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承诺。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促进跟日本的经贸合作。”
袁波指出,此次RCEP协定顺利签署,从更大的中日韩区域来讲,将有助于中日韩三国进一步促进经贸合作,包括为未来的中日韩FTA提供一个更好商谈基础。
“未来的中日韩FTA是将在RCEP协定的基础上推动更进一步的开放,可以说是一个‘RCEP+’的合作。”袁波表示,“换言之,RCEP能够为我们未来进一步推动跟日本跟韩国的这种经贸合作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此前,随着RCEP谈判取得积极进展,中日韩三方在就如何在中日韩自贸协定中实现RCEP+开展积极探讨。
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优势和机遇
天津自贸试验区立足京津冀、辐射环渤海、面向日韩和东北亚,且具有良好的对日对韩合作基础。
外贸方面,2019年,天津对日本实现进出口756.4亿元,其中出口209.8亿元,进口546.6亿元,日本是天津市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19年,天津对韩国实现进出口697.8亿元,其中出口188.5亿元,进口509.3亿元,韩国是天津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进口来源地。与日韩贸易额占全市进出口、出口、进口比重均为20%左右。
外资方面,天津是日韩企业的重要聚集地。截至2020年6月底,天津现存日资韩资企业1600多家,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约18%。从投资规模看,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270家,其中100家企业投资总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从区域分布看,约三分之一的日韩企业注册在自贸试验区及滨海新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在高标准谋划“十四五”,努力承担更多、更重大的国家使命和战略任务,着力构建中日韩自贸区战略先导区,辐射东北亚连接全球经济。但是,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FTZ(自贸区),怎么与中日韩FTA形成互动,也需要找到合适的抓手和切入点。RCEP的达成,恰恰为天津自贸试验区提供了机会和路径。
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接我国在RCEP中对日本、韩国在关税减让、投资、原产地规则、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相关承诺和限制,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这一个小区域内进行率先开放和创新,从而为中日韩FTA的达成进行风险压力测试。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好RCEP中的国际经济合作条款,加强与日本、韩国相关地区和仁川、釜山等特殊经济区域,在医疗美容、生物医药、信创产业、人工智能、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方面的合作,打造国内国际双向循环的资源配置枢纽,促进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分销网络的调整和重塑。
来源: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