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遭受疫情冲击,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的背景下,RCEP协议的签署给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带来希望,也给天津自贸区赋能天津市“一基地三区”建设和京津冀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提供了新机遇。本文着重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角度进行解析。
RCEP促进了区域经贸关系的整合优化
RCEP整合了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多个“10+1”自贸协定以及中、日、韩、澳、新西兰5国之间已有的多对自贸伙伴关系,还在中日和日韩间建立了新的自贸伙伴关系。成员之间经济结构高度互补,域内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劳动力要素齐全,构建了全球最密集、开放的产业链关系,这构成了RCEP最显著特征之一。
通过使成员国间货物、服务、投资等领域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检验检疫、技术标准等逐步统一,从而促进域内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强化成员间生产分工合作,RCEP协定将进一步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融合。
具体来说,在原有框架下,亚太区域内存在显著的“意大利面碗”现象,即各个国家之间两两签署贸易协定,存在大量不一致的规则。而RCEP作为区域经贸规则的“整合器”,大幅减少区域内的贸易成本。通过使用区域累积原则,使得产品原产地价值成分可在15个成员国构成的区域内进行累积,来自RCEP任何一方的价值成分都会被考虑在内,这将显著提高协定优惠税率的利用率。
例如,根据此前成员间双边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不能算作某国原产的某一产品,经过区域价值累积后,将可能被认定为RCEP区域原产,享受RCEP优惠关税。这将有助于跨国公司更加灵活地进行产业布局,建立更精细更完善的产业链分工体系,降低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不仅有助于扩大RCEP成员之间的贸易,还将极大地促进区域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和发展。
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优势和机遇
目前天津自贸区及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整车和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汽车模具、轮胎、涂料等核心零部件在内的,既有自主品牌又有合资品牌,多系列、多品种的完整汽车产业链,聚集了一汽丰田、一汽大众、长城汽车三大品牌,形成了稳健发展的产业格局。
RCEP推动了进一步降税,协定成员将总体实现90%以上税目的零关税,而且关税减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十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许多半成品和零部件,比如汽车类的半成品零部件,造船钢铁、橡胶、玻璃这一类的最重要的原材料都有大幅降税。其中,日本对各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持开放态度,大部分产品免除关税;韩国则相对保守,对于整车有较明显的地方保护的政策,但在零部件方面也大部分降低了关税税率。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对进口持开放态度,各类型汽车均给予税收优惠,乘用车的关税逐年递减至0。
这对于天津自贸区及滨海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通过大幅降低关税和原产地区域累计原则,RCEP将极大降低汽车产业的零部件成本,并扩展更广阔的市场,从而增强天津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电子信息产业也是天津先进制造业的支柱之一。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天津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完成产值超过1380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居全市11个优势产业第二位,新增长点不断涌现,集成电路行业异军突起,中芯国际、飞腾、唯捷创芯等企业产值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整个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与国际上其他国家或地区有很强互补性、依赖性,确保供应链和产业链安全和良性运转,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电子信息产业链布局多样化趋势来看,RCEP签订正当其时。“以高端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日韩在这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通过RCEP建立起来的中日韩贸易关系,可以让我们在产业链布局上有更多选择,也带来更多活力。”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新经济促进中心副主任宫爱龙表示。
来源: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