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自贸要闻
观点丨高水平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现实路径
发布日期: 2020-12-31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并且围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要求“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为更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目的就是使一些地区、一些领域先行先试,促进形成一系列制度创新的高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先看国际,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再看国内,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尚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迈出新步伐。其中,不断加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动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布局逐步完善,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聚焦打通各类梗阻,坚持抓好制度集成创新,让新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制度成果涌现出来,形成新经验、新认识、新方案,为不断丰富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源头活水。

    一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需全面推动“证照分离”,精减企业办事流程,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公共服务供给,着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需创新“互联网+政务”的服务方式,建设综合网上服务平台,提高企业办事效率;需加快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建设,实现审批数据、监管数据的共享和应用;需加强法治保障,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等等。

    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断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这是更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题中应有之义。自由贸易试验区要积极探索推动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破除制约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积极搭建资本、土地、信息和劳动力自由便利交流、交易平台,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提质增效,构建一体化的设施和技术共享机制。

    三是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需围绕关于金融改革开放的总体部署,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根据积极稳妥、把握节奏、宏观审慎、风险可控原则,推动金融开放创新。比如,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进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先试,逐步提高资本项下各项目可兑换程度;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金融服务业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机构扩大开放;等等。总而言之,要成熟一项、推进一项,同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更好为全国深化金融改革和扩大金融开放服务。

    四是积极探索产业开放与产业合作,打造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地。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和产业体系,但是在重大前沿领域和高端产业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制造业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仍受制于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现代高端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因此,自由贸易试验区需瞄准产业发展前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布局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创新平台;推动海外创新中心落地,鼓励外资设立研发基地;全面加强区域产业合作,促进国内外企业在尖端领域的协同创新发展,促进产业的集聚和技术溢出。同时,各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可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结合本区域发展实际,以特色产业园区吸引外资发展现代高端服务业。

    五是以科技创新为重要抓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未来,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应更加注重探索科技创新内涵式发展道路,做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和急先锋,在科技体制改革和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方面起到示范性作用。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关键核心领域技术协同攻关,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切实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凝聚多方创新力量,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六是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可考虑大力培育和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以支持和包容的态度为其提供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发力:大力发展平台经济、网络经济和总部经济等新经济形态,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和平台支撑;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融合,推动数字化生产,通过数字技术带来新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数字化生产实现生产过程、供应、消费端智能互联,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等等。同时,积极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七是优化自由贸易区建设布局,推动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应融入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格局中,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身体制改革创新举措为世界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比如,与毗邻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不断深化经贸关系;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建自由贸易区;同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大国、主要区域经济集团和部分发达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等等。(执笔:王 军 张 毅)

    国家相关部委
    自贸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兄弟自贸试验区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官网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