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天津港保税区先后复制推广“小时包修”“标准件互换”等自贸创新政策,落实审批服务、通关便利、离岸金融等100余项前沿举措,落地“整批申报、分批核销”、“进口货物提前报关、车船直取、码头放行”和“24小时快速通关”模式,为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试点企业持续增加
天津港保税区现有空中客车(天津)总装公司、天津新港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企业获批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其中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5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外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企业4家。
创造多项第一和首例成果
拥有我国第一家获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的企业;我国第一家依照地方性法规,获批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的企业,其飞机保税“客改货”再制造业务属全国首例;我国首家经地方主管部门批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船舶保税维修的企业;首家依据《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规范和指导企业适用保税维修再制造政策的若干意见》获批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试点业务的企业;我国首家经商务部批准,在自贸试验区外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的企业,实施了我国首单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的船舶保税维修业务。
形成较为紧密的产业链
在大力推进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维修再制造及其配套企业之间,海关特殊监管区内企业与区外企业之间的联动与依存度日益紧密。
某航材公司成为周边航空维修再制造企业的油漆与密封材料供应链服务商;围网外的某飞机维修公司在整机维修过程中,需要将发动机送到围网内的某飞机部件维修公司保税维修;围网外的某飞机维修公司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在综合保税区设立了航空模拟机制造公司和模拟机培训机构;空客公司以高标准喷漆厂房和技术优势,成为境外飞机在天津完成退租检和启动新租约的首选之地。
解决企业实际需求
天津港保税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支持企业抓住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全球竞争力。在天津市商务局和天津海关的大力支持下,先后解决:境外飞机入区保税维修后必须即刻飞离国境,无法完成剩余航程问题;创新了境外飞机保税检测复入境开展客改货业务新模式;简化了境外飞机关键零部件委托维修手续;开展了直接授予企业最高信用等级试点;规范了境外飞机退租检通关流程;批复了天津市首家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试点企业;实现了飞机保税维修向船舶、海工装备、工程机械及安检设备保税维修的扩面发展。上述措施为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大做长产业链创新了有利条件。
出台系统支持政策
2018年以来,天津港保税区根据李克强总理关于要“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的要求,抓住国务院关于“研究支持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两头在外’航空维修业态实行保税监管”等政策契机,与天津市商务局、天津海关等部门密切协作,在区外保税维修、部件延伸维修和适航性检测等诸多领域推出创新举措,其中部分政策为国内首创。先后出台了《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支持和鼓励航空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规范和指导企业适用保税维修再制造政策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的十条措施和四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