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自贸要闻
京津两地正式建立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下一步将这么做……
发布日期: 2021-04-06      来源: 滨海发布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近日,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政务服务管理局、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签署《京津自贸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框架协议》,标志着京津两地正式建立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今后,56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京津跨自贸区通办。通州区的27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天津滨海新区办理,天津滨海新区的29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通州区办理,有效避免群众“两地折返跑”。

    打通壁垒 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高水平迈进

    近年来,京津两地产业衔接、项目合作愈加频繁,资源共享、人员交流等需求更为多元,企业群众“跨省通办”的需求更为迫切。“跨省通办”机制实施后,将为两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空间,进一步优化京津营商环境。通州区和滨海新区按照协同发展的思路,在国家“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基础上,分别推出了符合本地产业政策的“事项清单”。

    北京市通州区可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办理的27项政务服务中,大多与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备案和发放许可证照相关;天津市滨海新区可在通州区办理的29项政务服务中,除了上述有关的事项,还包括专职律师执业许可等个人事务,将有助于两地人才交流工作

    探索“跨省通办”新模式

    对于本次《框架协议》的签订,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主任徐斐表示:“本次通办的推行,是三方落实《国务院跨省通办指导意见》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对互信互认、互相登录账号接件受理这一跨省通办新模式的全新探索和尝试。工作人员在办事过程中通过对比两地的要件清单,对标先进精简优化,能够有效解决原先存在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为推动京津实现‘同事同标’进行更好的探索。本次签约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同样也开启了京津政务服务审批协同的新篇章。

    数字赋能 线上受理 让事项办理更加方便

    对于能够实现线上全程网办的政务服务事项,申请人可通过网办平台提出申请,业务属地部门审批、办结后,将办理结果邮递或网络送达申请人。

    对于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申请人异地到“跨省通办”窗口提交申请的,工作人员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申请人进行身份核验。

    对于申请材料不齐全的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于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现场办理接件、受理,并转至业务属地办理部门审批,办理结果邮递或网络送达申请人。

    未来,京津两地“跨省通办”将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达成数据“共建共享”目标;研究制定跨省通办“同事同标”事项清单,实现多地间“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就近一次办成”;完善信息数据“互信互认”机制,推广电子签章、电子证照应用,为业务通办、联办提供赋能支撑。

    国家相关部委
    自贸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兄弟自贸试验区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官网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