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自贸要闻
天津自贸试验区:有效发挥政策优势 携手京冀融合共赢
发布日期: 2021-09-30      来源: 澎湃新闻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自挂牌运行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487项制度创新措施,38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

    9月27日,首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在天津举行。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连茂君在会议致辞中对上述内容进行了介绍。

    2020年,天津自贸试验区以全市1%的土地贡献了1/3的进出口额、10%的税收和40%的利用外资额,有效发挥了服务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京津冀最早成立的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探索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积极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取得了重要阶段性进展。

    发挥租赁产业创新优势,服务京津冀企业升级拓展

    在9月3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绍了近年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成绩,其中特别提到天津。

    他指出,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融资租赁产业快速发展,到今年7月底,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完成的租赁业务涵盖1833架飞机、150台飞机发动机、266艘国际航运船舶,还有56座海工平台的租赁和处置业务,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

    融资租赁正是天津自贸试验区产业定位的核心特色以及金融创新的靓丽“名片”。近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持续在政策创新领域发力,融资租赁企业外债便利化政策试点、飞机离岸融资租赁业务对外债权登记政策试点、离岸融资租赁对外债权登记业务试点等一大批改革创新政策在东疆片区落地,在加快推动中国租赁业创新发展方面真正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并不断利用产业优势服务京津冀企业。

    在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注册的租赁企业中,有一大批来自京津冀地区,既有如中铁建、中海油、中船重工、中远、中铝、三大电信运营商、五大电力国企等来自北京的央企,也有来自河北的河北钢铁、津西钢铁、新澳集团等企业。相关企业主营业务在制造、能源、航运、交通等第二产业,将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作为企业拓展业务的创新平台,在东疆设立租赁板块公司,将产业布局延伸至第三产业,利用金融工具服务自身产业升级。

    截至发稿,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租赁资产总额过万亿,占全国四分之一。飞机、国际航运船舶租赁全国占比近80%,海工平台、飞机发动机租赁全国占比近100%,发电设备、轨道机车、医疗设备租赁保持较大优势。当前正在加快推进租赁2.0升级,打造政策、创新、服务一体的租赁产业生态链,服务国海海工资产处置平台,成立飞机租赁资产管理公司,支持租赁服务实体经济,引导租赁产业从资本时代走向资产时代。

    探索放宽外籍专业人才引进条件,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

    为推动领军人才、优秀团队和高端项目整体加速落地,助推京津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天津自贸试验区在吸引外籍人才工作中多措并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北京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多语言信息处理及服务提供商,将服务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该企业在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设立后,计划招聘多名外籍应届留学生从事小语种翻译工作,但此前应届留学生不在天津市外籍人才引进范围内,公司的外籍人才聘用计划难以推进。为有效满足企业对于外籍专业人才的需求,天津自贸试验区积极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以制度创新为企业引进专业人才扫清障碍。

    为有效畅通此类企业人才引进通道,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积极调研,精准定位企业引进人才障碍点,找准制度创新突破方向,为制定创新型人才政策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天津市外专局的大力支持下,市区联动协同创新,相互联动紧密配合,成功实现多项政策创新。如放宽服务业聘雇高层次和急需紧缺型外籍专业人才在工作经验、年龄等方面的限制,将外国专业人才(B类)年龄放宽至65岁;取消外籍人才2年工作经验要求;对于被区内企事业单位聘雇、在中国境内高校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且毕业在一年以内的外国留学生,以及在境外知名高校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且毕业在一年以内的外籍优秀毕业生,可放宽工作经验限制等。

    通过推动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的制度创新突破,天津自贸试验区有效打通企业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型外籍人才的聘雇通道,京津冀地区各大高校相应人才的就业出口更加顺畅,有效留住外籍人才。该项政策的突破,也为天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夯实基础,为开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连茂君提出三点建议

    作为京津冀最早成立的自贸试验区,已积累6年经验的天津自贸试验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会议致辞中,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连茂君指出,2020年,天津自贸试验区以全市1%的土地贡献了1/3的进出口额、10%的税收和40%的利用外资额,有效发挥了服务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

    在会议上,连茂君就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要推动创新发展共协同,借助自贸试验区平台,推进产业、人才、平台创新协同,实现1+1+1>3的效果。

    二是要推动优势互补共协同,深化港口群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共同打造华北地区的高效便捷“出海口”;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政策优势,按照京津冀主导产业定位,探索建立总部—园区共建等多元化产业对接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保税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物流分拨、展示销售、检测维修“五个中心”,助力京津冀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要推动体制机制共协同,建立三地交流合作机制、政策共享机制、审批联动机制,逐步实现三地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

    连茂君表示,下一步,天津将按照“创新时限最先、政策上缘最高、创新幅度最宽、创新内容最大胆”的要求,积极对接RCEP、CPTPP等国际高标准规则,深化自贸试验区商事审批制度改革,高标准建设滨海高新区及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加快建设大通关基地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巩固发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平行进口汽车等新业态创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天津自试验贸区愿与京、冀自贸试验区一道,竭力承担职责使命,抢抓机遇,团结合作,共同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京津冀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共同为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作出新贡献。

    国家相关部委
    自贸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兄弟自贸试验区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