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与天津海关联合举办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政策宣讲,旨在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力求通过“云课堂”为广大企业送上政策“及时雨”,积极探索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朱长存,天津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处长白树林、副处长姚庆娟通过视频出席线上宣讲,并就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什么是自贸试验区?已有经开区、高新区,为什么还要设立自贸试验区?自贸试验区能为企业提供什么服务?自贸试验区与综保区有着怎样的关系?”
随着问题的抛出,线上宣讲正式开播。在解答的同时,朱长存对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情况、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和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政策难题、让更多企业能享受自贸试验区和综保区政策创新红利为目的,举办此次宣讲会的初衷做了简要说明。
在讲解综保区情况时,白树林对其性质、功能和全国综保区在促进外贸增长、扩大外商投资,以及在稳外贸、稳外资等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做了具体介绍。过程中,着重对天津市4个综保区的历史沿革、重点产业、发展绩效等有关情况进行详细解读。
此次宣讲的核心内容是综保区政策介绍,天津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副处长姚庆娟担任主讲。结合4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姚庆娟从出台背景、文件依据、主要内容、主要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并对“预留创新发展空间”这一《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中的创新点做了重点介绍。
围绕税款和海关监管政策,姚庆娟对免税、保税、退税、征税、监管便利化等综保区主要政策和综保区21条相关内容进行系统讲解。谈及产业业态时,姚庆娟采用业务与政策相结合的介绍方式,对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租赁、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保税展示交易等综保区新业态和与之相匹配的政策利好信息进行同步阐释,帮助企业掌握相关政策在使用时的“小Tips”。
在答疑环节,天津海关及各隶属关领导和业务专家就医疗器械保税展示、机械设备保税维修、生物医药进出口等企业和高校研究院等单位提出的发展诉求、疑惑问题逐一做出回应。
整场讲座通过丰富的内容、详实的数据和典型创新案例,帮助企业进一步认识到综保区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围绕“保税+”开展“五大中心”建设的政策优势,以及当综保区与自贸试验区政策相叠加时,企业能享受到的更大政策红利。
有企业表示,线上宣讲形式有利于企业的积极参与,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深度分析提高了企业对相关政策的知晓率、理解率和利用率。本次宣讲是系列宣讲会的第一讲,据统计,共有750人次在线观看。
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的外贸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金融机构、咨询机构、高校研究院等相关人员;天津海关、滨海新区商促局、滨海新区科技局、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局相关工作人员;各自贸片区的自贸、招商、科技等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线上视频参加本次宣讲会。(为做好综合保税区政策宣讲,天津海关专门制作了《综合保税区政策解读宣传册》,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扩展了解:
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涉及创新政策共计502条。涵盖:投资、贸易、运输、金融、数据、人才等方面,累计向全国及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263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包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宗商品保税交易、融资租赁、汽车平行进口、医疗领域、FT账户等,取得了较好成效。
《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天津市综保区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天津市综保区发展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国际贸易新业态,有利于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在综保区集聚发展。同时,对加快综保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助力天津高质量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天津市共有4个综合保税区,分别为天津港综合保税区、天津泰达综合保税区、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其中,天津港综合保税区、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内。2021年,天津市特殊监管区域一线进出口总值2538.7亿元,同比增长27.2%,增幅高于天津市外贸进出口增速10.9个百分点,占天津市外贸进出口值的29.6%。经过多年发展,综合保税区内融资租赁、保税维修、航空产业等已实现产业集聚,为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