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自贸要闻
聚焦丨“媒体走进自贸试验区”活动见证七年发展成就
发布日期: 2022-07-19      作者: 路凯莉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5年4月,春风轻拂渤海湾,为天津加速发展带来全新开端。

    今年,时逢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七周年,为全方位、多层面直观展现建设发展成就,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与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联合组织开展“媒体走进自贸试验区”采访活动。由中央媒体、地方媒体、新媒体等近20家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深入实地走访各自贸片区和联动创新区,观区域风彩,听发展故事,讲切身感受。

    5月以来,围绕联动创新、制度创新赋能特色产业发展、打造自贸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新高地”等内容,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人民网为代表的多家重量级媒体,通过丰富多样的报道形式,对融资租赁、汽车贸易、生物医药创新、保税维修再制造、金融创新、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展示交易、离岸贸易等自贸试验区的特色亮点进行集中报道,在多个平台掀起宣传热潮。

    城市样板 联动创新

    天津自贸试验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是此次“媒体走进自贸试验区”采访活动的第一站,5月6日,采访团一行数十人先后走访了跨贸通跨境电商O2O体验中心、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和中农批冻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深切感受中新天津生态城与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的创新脉搏。

    《天津日报》记者表示,这是第一次到生态城跨境电商体验店,感觉商品种类很丰富,尤其是利用了一些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让消费者可以买到优惠价格的商品。这次过来体验采访是非常好的机会,进一步了解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发展现状以及自贸试验区为片区带来的优势和政策红利。

    “双自”联动 探索求新

    5月11日,“媒体走进自贸试验区”采访活动第二站来到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近距离感受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化视野和天津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高新区)的特色服务,寻访滨海高新区“双自联动”后的新变化。

    《经济日报》记者表示,作为联动创新区来讲,这里的创新优势在一点点闪现,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实惠,更重要的是探索一种发展路径,为天津自贸试验区未来能有更大的发展奠定基础。

    大道东疆 见证成长

    6月23日,“媒体走进自贸试验区”采访活动第三站走进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通过走访东疆产业与创新发展展示中心、融资租赁中心法庭和多元纠纷共治中心、东疆汽车文化艺术中心等,深入感受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在以制度创新赋能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

    七年来,东疆片区加速打造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租赁标的物从飞机、船舶、海工平台拓展到轨道交通、医疗器械、车辆、大型设备等。租赁飞机数量从百余架到即将突破2000架,融资租赁公司数量由不足300家增长至超3000家,租赁资产规模增长至1.3万亿元,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和国内最大的租赁产业聚集区。

    于响两岸 跨越发展

    7月6日,“媒体走进自贸试验区”采访活动第四站来到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采访团一行数十人实地采访了天津抖音直播生态产业园、滨海基金小镇、零氪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泰达金融中心法庭,感受自贸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新高地迸发出的强劲活力。

    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中心商务片区大力探索制度创新路径和方向,发挥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联动的产业优势,推动自由贸易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新突破。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取得了快速发展,天津前十大保理企业片区占比达到一半,建设了北方首个租赁资产交易中心。在金融企业、金融服务平台、金融创新能力等方面形成了全链条发展,重点打造“汽车+金融”、“能源+金融”、“医药+金融”、“智造+金融”等特色显著的“产业+金融”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

    海空之上 风鹏正举

    7月15日,此次“媒体走进自贸试验区”采访活动的最后一站来到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采访团一行数十人采访调研了高利尔(天津)包装有限公司、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探寻自贸创新下机场片区发展的新突破、新动能。

    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七年以来,机场片区充分依托区内制造业基础,积极推进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已有空中客车、海特飞机、庞巴迪、古德里奇、同方威视、远昌集装箱、宜捷海特、华彬航空等12家企业获批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据海关统计,2021年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158.9亿元,同比增长73.79%。2022年1-5月,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超过80亿元,同比增长120%以上。


    截至7月19日,不完全统计:

    国家相关部委
    自贸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兄弟自贸试验区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