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进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01016亿元,同比增长2.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赵福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分析指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等作为我国重要的开放平台,是外贸发展和吸引外资的重要阵地,在上半年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海南自贸港进出口分别增长8.6%和26.4%。
“要充分发挥开放平台在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赵福军表示,当前,要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等平台作用。不仅要持续完善这些开放平台的营商环境,吸引资金、人才、研发等各种要素集聚,还要聚焦产业特色,做大特色产业的规模,不断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要不断延伸和拓展这些平台的产业链,通过产业链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此外,要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在推动高水平开放中的作用。“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使命就是制度创新和为扩大开放开展压力测试。自贸试验区要紧紧围绕其产业链发展需要,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施产业链一体化制度创新,实现既先行先试开展压力测试推动高水平开放,又能服务特色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使命。”赵福军如是说。
在赵福军看来,要推动开放平台之间的分工合作,打造开放发展合力。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等各有其优势。未来,要充分发挥这些开放平台的优势,推动分工合作,打造形成相互促进的格局。
赵福军指出,发挥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处于国际前沿等开放发展优势,重点聚焦研发、跨境产业链合作等;每一个自贸试验区都有综合保税区,要发挥好综合保税区的保税优势,积极发展保税研发、保税展示和保税维修等业务。随着自贸试验区产业的发展壮大,如果其空间容量难以完全承载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可以将产业链上制造环节部分放在经开区,形成“自贸试验区重点发展研发、综合保税区重点做保税业务、经开区重点发展生产制造”的分工合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