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自贸要闻
先行先试成最亮点 滨海新区金融创新“趟新路”
发布日期: 2016-05-23      来源: 渤海早报      作者: 刘长海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06年6月,《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天津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并“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努力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和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滨海新区积极探索创新驱动下的金融改革之路,有效破解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它的持续推进,使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基地建设的成效已经显现,为全国提供借鉴和示范,还为推进京津冀金融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先行先试成最亮点

    日前,天津股权交易所举行新一批企业挂牌仪式,6家企业成功登陆天交所市场,其中A板4家,B板2家。至此,天交所市场累计挂牌企业数量已经达到737家。

    “天津股权交易所是国内首家股权交易所,也是滨海新区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急行军。”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事实上,按照国务院要求,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创新逐年持续推进,并不断取得突破。”该负责人回忆说,追溯到2005年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天津设立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这是国务院特批在天津滨海新区进行试点的我国首个利用国内资金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2006年2月16日,国内首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在天津开业。2006年12月9日,滨海新区首家注册的法人金融机构——天津港财务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开全国港口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先河。

    2010年1月20日,8家知名私募股权基金企业集体入驻滨海新区,使滨海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基金中心”。2010年6月3日,我国首个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服务平台在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投入试运营……

    “这些数字和活动,清晰地反映出滨海新区在金融改革方面的创新思路:重点围绕着拓宽直接融资、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要素资本市场、推进外汇改革试点。”该负责人说。

    推进京津冀金融一体化

    记者了解到,金融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天津的重要定位,也是天津自贸试验区方案中的重点内容。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30条措施,涉及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外汇管理改革等方面。“金改30条”实施后,创新业务取得新进展。从自贸试验区挂牌至今年2月末,天津自贸试验区内主体累计新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13345个,外汇账户2066个;跨境收支335.7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和新区跨境收支的19.3%和66.7%;结售汇150.8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867亿元人民币,占全市的29.9%。

    随着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不断深入发展,滨海新区将探索建立区域金融协同监管机制,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促进金融资源合理流动,推进京津冀金融市场一体化。建立健全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到2018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超过5400亿元,持牌法人金融机构新增15家以上,总数超过75家,金融企业和金融服务机构超过1700家,增强服务辐射功能。

    国家相关部委
    自贸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兄弟自贸试验区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官网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