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以“携手共进推动天津市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海关—企业家沙龙”在滨海高新区举行。本次活动由天津海关、市商务局、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吸引了力神电池、赛象科技、立联信等18家企业在现场结合业务发展实际进行讨论,天津海关对企业提出的需求和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用好政策“组合拳”
推动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
据天津海关统计,2023年1—11月,天津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1665.5亿元,占天津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2.8%。近期,海关总署推出的推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16条措施,涵盖了加工贸易从“前期备案”到“中期生产销售”到“后期核销核查”的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管理,重点围绕企业关注的业务办理时限及准入门槛等问题,推出了“放宽深加工结转集中申报时限”“优化加工贸易成品出口退换管理”“拓展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适用范围”“实施‘保税+ERP’监管改革”“加大对中小加工贸易企业信用培育力度”“支持加工贸易新兴业态发展”“推进智慧保税监管系统建设”等一整套政策“组合拳”。
天津海关副关长郑德武表示,天津海关积极参与改革措施的制定和试点工作,为推动改革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贡献力量,主动承接“保税+ERP”监管和完善单耗管理等相关改革事项,同时,发挥天津海关人才优势,参与海关总署优化单耗申报相关方案的制定工作,进一步优化核准条件、简化核批手续,依托“海关—企业家沙龙”等平台,讲解相关改革措施及成效,持续扩大改革影响力。目前,天津市已有8个企业集团适用集团保税政策,覆盖成员企业26家,今年1—11月为企业节省保证金等资金占压3400余万元。此外,天津海关还通过精准服务推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送政策上门”,针对性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尽快享受政策红利。
发挥关地协同优势
助力企业持续激发内生动力
记者了解到,滨海高新区在天津海关支持下,积极发挥关地协同优势,通过服务联合、发展联促、资源联享、信息联通等方式搭建关地企沟通桥梁,多措并举持续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在落实集团保税政策促进外贸企业加速发展方面,推动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获批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助力企业高效完成加工贸易全链条监管。在打造智慧属地监管平台方面,建立智能感知、主动监测、智慧管控的远程视频监装模式,替代传统关员现场作业方式,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在加大信用管理力度激发外贸企业发展活力方面,滨海高新区今年新增聚元新能源科技、斯泰克国际贸易2家企业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在全力指导科技型企业用足用好海关惠企政策方面,今年以来滨海高新区新增赛象、西门子传动设备等4家企业获批海关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解决了企业通关中的痛点、堵点问题。
滨海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滨海高新区将以此次沙龙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与天津海关、市商务局、自贸区管委会在各领域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关地协同、市区联动、自贸创新优势,携手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滨海高新区将多渠道强化政策辅导,多举措解决问题诉求,让政策红利最大程度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助力企业持续激发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