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十年前,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区,这犹如在渤海之滨埋下一颗“金种子”。十年后,在我国北方首个自贸区里诞生了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租赁总规模已超过2.3万亿元,累计完成2300多架飞机的租赁业务,实现了从“破冰”到“领跑”。来听记者翟婧秋的报道。
中航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上个月,企业航空租赁事业部负责人张青雨向东疆综保区融资租赁促进局发来一则好消息,他们通过在东疆设立的项目公司完成了一单紧急的保税租赁业务,让飞机能够迅速投入使用,张青雨说:
(录音:我们有一架飞机从海外引进,航空公司机票已经提前安排好了。在天津保税区落地,从落地到完成检验到飞机离开,总共只用了一天的时间,非常高效。实现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三地海关无缝对接。)
让租赁企业和航空公司享受到快捷服务的背后,源于东疆综保区、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海关、外管等部门的联动作业,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量身打造海关异地监管模式。天津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副处长李冲锋说:
(录音:异地监管就是说企业在东疆注册,但是它实际的飞机出入境是在别的城市,比如说上海、广州,按照原来的政策,需要飞机先飞到东疆综保区,再办理相关手续再出境。现在我们完全就是改变原来的监管模式,直接通过异地海关,委托他们去帮助我们去同步监管。因为有海关总署的支持,建立共同监管机制,打电话沟通发邮件沟通很快几小时内,企业运输成本大大降低。)
在租赁模式被广泛应用之前,航空公司引进飞机大多是直接买,但几千万美金的售价制约了航空公司拓展机队规模,航线资源不足,因此以前的飞机票价一直居高不下。为了助力航空产业发展,让金融更好服务产业发展和百姓民生,东疆综保区在全国率先探索了租赁这一新业态,让买飞机变成了租飞机,这就相当于分期付款大幅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中航租赁航空租赁事业部负责人张青雨说:
(录音:租赁方可以享受到递延纳税的一个功能,可以按照租赁合同分期缴纳进口环节的关税和增值税。同时出口租赁模式也帮助国内企业开拓了国际市场,鼓励我们参与国际竞争。我们每年都有业务在东疆落地,尤其是国内租赁业务,基本上九成都是落地在天津,所以在天津自贸区设立的十年中,我们也受益于这片热土。)
从开创中国租赁业的先河,到先后探索了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维修改装+租赁”等几十种模式。十年来,东疆从落地我国第一单保税租赁业务到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租赁标的物也从飞机复制推广到船舶、海工平台、轨道交通、大型机械设备等前沿领域。2024年,本市租赁贸易进出口额达145.8亿元,增长247.9%,规模居全国首位。东疆综保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公良表示:
(录音:强创新、优服务,建设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得到有效加快,全球第一大飞机租赁公司Aercap落地中国区域总部,金融租赁项目公司经营范围扩围,新能源设备、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卫星等租赁业务纳入试点,完成了东疆首单国产C919大飞机租赁业务。深入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探索东疆+香港模式,提升国际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积极推进世界级租赁聚集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