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自贸要闻
天津海关“保税维修+ERP+融资租赁” 三叠加模式驱动产业升级
发布日期: 2025-08-01      来源: 天津海关12360热线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天津海关立足天津自贸试验区航空产业聚集优势,创新施策,助力打造民航机、公务机与飞机发动机维修“三大主力”的航空保税维修千亿级产业集群。链上龙头企业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庞巴迪航空服务、古德里奇航空结构服务、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等形成综保区内外航空维修产业集群规模效应,推动保税维修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今年上半年,天津航空产业保税维修进出口值达96.7亿元,占当地保税维修总量的69%,同比增长5.6%,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创新区域外保税维修监管模式

    延伸产业链条

    创新“特殊监管区域外保税维修”监管模式

    参照区内监管和商务部等10部门《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制定监管方案,全程指导企业完成海关AEO高级认证培育和保税维修资质申请,“一对一”帮助企业设立和备案保税维修账册。

    企业无需再提交银行保函或保证金,解决企业每年约4亿元资金占压问题,为海特公司每架飞机维修缩短15天到1个月时间,保税维修业务承接更具灵活性,提升航空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创新“飞机和发动机分开申报”模式

    通过进境时分别备案,解决飞机在保税维修过程中发动机需单独出口的问题。助力全国最大民营独立第三方飞机维修改装公司,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持续拓围增量,开展飞机发动机维修、零部件加工、涂料喷涂等业务,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形成航空维修产业集群。

    特别是该公司客改货”(全球民航客机达到民航适航年限后,改装为货运飞机后可向世界各国申请货运资格继续执飞)特色维修业务已占据全球业务量十分之一。据预测,到2033年,全球MRO(航空维修)市场将达到1.2万亿美元,前景十分广阔。今年下半年,海特公司第三期维修基地将投入运营,天津航空保税维修“修全球”能力进一步提升。

    打造“优势产业+新兴业态”双联动

    助力航空产业扩链增链

    强化培育 积极引导

    立足促进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天津海关进一步拓展航空保税维修企业范围。推动《商务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海关总署办公厅关于开展保税维修有关工作的通知》(商办贸函〔2025〕276号)尽快落地,提前谋划制定针对航空器保税维修的监管方案,支持天津本土打造飞机全生命周期产业集群,形成包括飞机制造、飞机检修、旧飞机维修改装等一系列优势产业。为旧飞机延长使用寿命提供解决路径,将达到服役年限的客机改装为货机(以下简称“客改货”)后再投入运营,对于壮大我国航空运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天津海关通过产业调研,强化培育,一对一开展帮扶指导,明确准入要求、监管方式、监管流程,目前已新增辅导2家航空器企业启动申报流程。

    积极探索 串珠成链

    探索优势产业与新兴业态的联动。将生产制造领域的保税维修新业态与对外贸易领域的融资租赁新业态进行贯通融合,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全球第二大飞机融资租赁国家的国际地位,推动4架保税维修后的飞机通过融资租赁方式重新进入运输市场。

    目前,天津海关通过支持以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飞机制造集群、以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飞机维修及“客改货”产业集群,同时依托滨海国际机场和飞机资产交易中心等设施的支撑,已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具备完整航空产业生态的城市集群。1-6月,天津市航空产业集群共交付空客飞机34架,货值21.58亿美元;开展保税维修及“客改货”业务20架,同比增长八成。

    智慧赋能

    提升保税维修监管效能

    运用ERP智能化联网监管模式,将海关监管系统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联网对接,实时抓取企业进出口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数据,并自动与海关数据进行印证和交叉对比,对企业保税料件“进、出、转、销、存”等全链条进行精准监管,实现海关监管“无感无扰”。

    针对保税维修“非标准化生产”“旧坏件管理”两大监管难点,实现一个平台统一受理、信息共享,提升维修旧坏件监管效能。

    国家相关部委
    自贸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兄弟自贸试验区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