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及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天津自贸试验区近期成功落地全国首单国产大飞机、首单资源回运船舶基于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的应收租金出口贸易融资创新业务。该业务由交通银行天津市分行与天津自贸试验区内重点租赁企业合作完成,总金额约2亿元,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融资租赁+FT账户+贸易金融”模式的重大突破,贡献天津自贸金融特色创新力量。
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FT账户展业银行已扩展至7家,交通银行作为新纳入的展业机构,在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自贸区创新发展局共同推动下,针对租赁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突破传统贷款产品限制,优化融资期限及比例,首次实现跨境租赁领域基于应收租金的中长期贸易融资,有效破解机、船租赁行业融资痛点。
突破传统融资限制
精准响应产业需求
随着租赁业务在天津自贸试验区稳健发展,业务模式不断更新,企业对于融资期限、比例与业务场景的匹配度要求不断提高,传统融资工具难以满足行业发展新需求。本次首单业务基于租赁行业核心需求,聚焦中长期贸易融资场景,优化传统贸易融资要素,基于跨境租赁场景下的应收租金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为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优化现金流提供了关键工具。
该模式依托FT账户本外币一体化、灵活定价的优势,有效突破传统SPV融资在期限、渠道和效率方面的局限。企业可在FT账户体系下实现跨境结算、汇兑、融资全流程整合,整体融资成本较常规方式下降约10%。
赋能国家战略
支持国产飞机与绿色船舶“走出去”
此次双首单创新业务涵盖C909国产大飞机与资源回运船舶两大领域,形成“制造+租赁+金融”全链条闭环,兼具产业升级与绿色金融双重意义。
国产飞机租赁是天津打造全球飞机租赁中心的核心环节,截至2025年7月,天津东疆综保区已累计完成2449架飞机租赁业务,此次创新持续巩固天津作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中心的地位。
资源回运船舶租赁契合“五篇大文章”绿色金融导向,支持低碳航运发展,体现天津在绿色金融与船舶租赁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
凸显天津FT账户特色创新
提升跨境融资竞争力
此次创新应用充分利用FT账户开展,依托跨境人民币政策红利,交易全链路以人民币计价,在购买、融资及还款端形成交易闭环,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凸显人民币计价及结算功能优越性。截至2025年7月末,天津市融资租赁业资产总额超2.3万亿元,规模居全国前列,这一规模优势加上此次FT账户突破性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天津租赁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为打造世界级租赁中心奠定基础。
持续推动“FT+”创新
构建开放型金融生态
未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深化“FT+”产品体系,拓展“FT+融资租赁”“FT+跨境财资”等应用场景,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堵点难点问题持续开展创新探索,加快打造更高能级科创生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助力建设更高水平世界级飞机、船舶租赁与离岸贸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