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投资自贸-投资动态
天津自贸试验区海关稳步推进滨海新区航空维修产业发展
发布日期: 2015-11-19      来源: 滨海时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1月17日,古德里奇航空结构服务(中国)有限公司第480个航空维修主体缓缓运出海关监管卡口。“航空维修业务量大幅增长,必须有便捷的通关环境作保障,预计我们企业今年航空维修的收入和利润都会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是海关监管制度的创新使我们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该公司业务主管涂向峥说。

    航空产业是滨海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而航空维修是航空产业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重要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等优势。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后,天津海关致力于推行优势政策,完善海关监管体系,助力完善区域航空产业布局,使新区航空产业成为全国航空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通关特点

    航空维修是对航空及其相关产品、设备开展境内外检测维修业务

    所需航材数量多、种类杂,通关时限要求高,出入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航材如果按照传统模式“一票一报”,难以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海关出台多项举措批次进出

    “一票一报”改为“多票一报”,海关凭企业维修工单实现严密监管,既大幅减少企业申报次数,加快企业物流速度,又有效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多举措推进航空维修业发展

    ●完善监管模式,对监管要素的属性、流向、贸易方式进行梳理

    ●引导企业扩大维修业务范围,提升维修产业基地功能

    ●发挥特殊区域政策领航优势,实现由单一的检测、维修向飞机改装、制造等高附加值方向转型

    集中申报维修航材通关更便捷

    航空维修是指对航空及其相关产品、设备开展的境内外检测维修业务,所需航材数量多、种类杂,业务开展具有材料繁杂、不确定性强、通关时限要求高等特点,出入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航材如果按照传统模式“一票一报”,难以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作为天津海关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创新制度措施之一,“批次进出、集中申报”对进出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货物,由过去的“一票一报”改为“多票一报”。天津海关创新地将这一措施运用于航空维修材料监管,海关凭企业维修工单实现严密监管,既大幅减少企业申报次数,加快企业物流速度,又有效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涂向峥说:“面对航空维修日益增长的业务量,这种通关模式做到了真正的与时俱进。”

    多措并举助力航空维修服务枢纽建设

    据了解,空客天津总装线项目的成功运营使天津在国际航空业界确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加之天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的支持,新区具备了快速形成航空维修产业链的独特优势。

    为支持推动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航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鼓励航空维修业多元化发展,天津海关对整体监管模式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出台措施支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形成一个具有多家航空维修公司参与的维修产业链,力促建成特色鲜明、综合功能完善、产业链完整的国际航空维修服务枢纽。

    今年以来,天津海关采取多项措施稳步推进航空维修产业发展。如完善监管模式,对维修主体、配件、更换废件、周转航材等监管要素的属性、流向、贸易方式进行梳理;引导企业扩大维修业务范围,积极开展小时包修、标准件交换等新型维修业务,提升维修产业基地功能;发挥特殊区域政策领航优势,吸引大型维修企业落户区内,实现由单一的检测、维修向飞机改装、制造等高附加值方向转型。今年前10个月,天津海关共计监管航空维修主体出区117个,总货值人民币3578.41万元。

    国家相关部委
    自贸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兄弟自贸试验区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