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投资自贸-投资动态
天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 用对外开放赢得发展主动
发布日期: 2016-01-07      来源: 天津广播电视台      作者: 刘陈强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在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天津如何在深化对外开放的同时推动自身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领跑者的天津自贸试验区正通过制度创新握紧发展主动权。

    新年一过,刚刚宣布实施的“金改30条”就有好几项政策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落地。从事飞机租赁的张岚发现,企业一下子就吃到了自贸试验区两项政策的甜头。最让她兴奋的是,他们和中国银行合作搭建的跨境外汇资金池开始运行了。

    “跨国外币资金池能够给我们解决一个集团内部资金境内境外的流通,能够优化企业外币资金的全球配置,能够更加便捷得在境外融资。”张岚介绍。

    此前,外汇政策限制,跨国公司在境内外的子公司尽管同属一家集团公司,但相互之间的资金却不能自由流动,跨境收付必须要由外管部门审核。为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天津自贸试验区推出了跨境双向本外币资金池业务。中飞租赁很快获批搭建跨境的外币双向资金池,这个资金池借力国内和国际两个资金主账户,打通了集团内境内外资金的通道,在规定的外债和对外放款额度内,资金池内的资金都可以进行自由跨境划转。对中飞租赁来说,除了提高资金使用率,这个跨境外币资金池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母公司和子公司可以共享外债额度。

    “我们的飞机资产都是从境外购买的,我们需要用美金去做购买交易,过去我们的SPV(单机公司)是要从国家发改委去审批外债额度,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6个月,但现在我们在跨境外币资金池里面,能够实现母公司外债额度与子公司(SPV)共享,这个政策为我们节约了3-6个月的时间成本。”

    企业效率提升的背后,是自贸试验区政策创新从以监管出发到以企业需求出发的积极转变。现在,平均每半小时就有一家企业在自贸试验区注册,每1秒钟就有17000元资本聚集到这里,175项制度创新让海内外的资本、技术等要素向这里汇聚。

    中国银行天津分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洪涛表示:“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从金融创新30条政策能够看出,监管机构实际上也是在逐步简政放权,以服务企业作为导向。”

    随着新的一年“金改30条”正式落地和首个细则出台,不仅让自贸试验区企业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在洪涛看来也将给银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目前他们服务的自贸试验区企业就有近3000家。“对于银行来说,我们将获得更多服务于企业跨境投资、跨境生产经营、跨境贸易的机会,中国银行国际化程度较高,具有能够整合海内外一体的优势,我们能够给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提供更多的跨境服务,也能够给海外客户到境内来,包括生产经营、投资提供更多的服务。”洪涛说。

    制度创新的落地吸引的不仅是资本,还有带着梦想的创业者——数百家投资机构和金融服务企业。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蒋光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海关、商检、口岸办、海事、边检等相关部门的这些各项创新措施,进一步提高这些措施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在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研究和创新我们的监管措施,既保证要管得住,同时也要放得下去,真正推动整个天津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高整个贸易便利化水平。”

    国家相关部委
    自贸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兄弟自贸试验区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