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投资自贸-投资动态
滨海新区电子市民中心上线
发布日期: 2017-11-22      来源: 天津日报      作者: 孟兴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日前,滨海新区电子市民中心正式上线,一期上线民政、人力社保、卫生、教育等4个系统62项服务事项,同时试点设立12个线下综合窗口,分别设在滨海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及其滨海厅、大港厅、汉沽厅,开发区、保税区、中新生态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4个功能区服务大厅,塘沽街、汉沽街、中塘镇、海滨街4个街镇服务中心,初步形成高效便捷、集约共享的在线市民服务平台。

    滨海新区电子市民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以用户办事便捷为目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滨海新区市民提供政务在线服务以及水、电、气、热、有线电视等公共服务在线办理。滨海新区建设电子市民中心,一是落实领会国家“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文件中“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二是在分析国内先进地区实践做法和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着眼并探索解决“整合政府网站发布办事指南居多、实现网上办理少,上网办事以行政审批居多、服务事项少;实体服务大厅以进驻部门分设窗口居多、窗口整合综合受理少”等突出问题。三是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继续深化。未来,新区电子市民中心建设将继续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力争取得新突破,使新区“电子市民中心”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

    配套体制机制改革

    取得明显成效

    滨海新区“电子市民中心”不是政府门户网站的整合,也不是把便民服务事项放到网上办理,而是政府行政和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建设过程中,同步推进各项配套体制机制建设。

    推进服务事项标准化,解决各级服务事项权限、标准、要件不一的问题。一是科学界定事项范围。以权责清单中的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给付和其他等四类为依据,确定一期上线的民政、卫生、人社、教育等系统服务事项。按照“服务从多、要件从简、时限从短”原则,规范各部门、功能区和街镇的权限,实现名称、材料、条件、依据和时限“五统一”,实现“同一事项、同一标准”,统一编码、动态管理。

    推进办事流程规范化,解决办事流程繁复、环节复杂的问题。一是规范办事层级和环节。针对每一事项明确涉及区级部门、功能区街镇(含村居)不同审核层级,以及每层级初审、复审、审定等环节,并尽量简化。二是固定办事人员。对每一层级、环节逐一确定人员,配置账号,保证事项实时在线流转。三是推进服务闭环运行。从受理、审核、出件、纸质证书送达等各程序全部纳入系统,网上服务公开透明、过程完整。

    完善综合窗口服务,改变各部门自设服务大厅、专业窗口林立的现状。主要针对现阶段仍存在的需要本人到现场验身份、交原件的情况。一是设立综合服务窗口。一期试点设立12个综合窗口试点,逐步实现一窗通办、就近能办、全区通办。二是健全受理、审批分离机制。综合窗口现场核对申办材料,各部门专业人员进行实质审查,实现既各负其责又配合密切。

    健全运行管理机制,保障电子市民中心权责明晰、分工协作、高效服务。一是健全开发管理机制。明确开发、运维、办件、管理等不同主体责任分工,既分清工作界面、又协同配合。二是完善高效顺畅的服务机制。完善首办负责制,由初审单位负责帮助、指导和全程服务;建立终审负责制,由最后办理单位负责整项服务的协调、推动并直至办结。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将电子市民中心各项服务办理、综合一窗的运行、纸质文件物流传递等,全部纳入绩效考核,点赞或差评由群众做主。

    下一步滨海新区将继续着手建设二期项目,逐步实现全区委办局服务事项全部上线办理,不断推进市直属单位在线服务,基本建成共享信息库、电子证照库,线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全覆盖,最终实现“四个率先”的目标,即“率先实现各类事项全部网上办理、系统一次登录一网通办、智能化主动服务和一号索引服务一生”,提供5A级优质服务,即所有个人、法人(anyone)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通过多种途径(anyway)享受所有服务(anything),实现“办事不再到处跑,动动手指全办好”。

    国家相关部委
    自贸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兄弟自贸试验区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官网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