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河北、北京自贸试验区,以进口文化艺术品为切入点,以科技手段创新京津冀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联动协作,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一、主要做法
(一)多层次建立京津冀三地合作机制。
京津冀三地政府联合三地海关共同签署《推进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着力破解制约经营主体经营发展的关键掣肘和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固化三地的合作机制、模式,深化了信息共享、执法互助、风险预警、共同治理等方面合作。京津冀商务主管部门签署《深化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推进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合签署《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推进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打造京津冀贸易大通道。
(二)深化京津冀进口艺术品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联动协作。
京津冀海关联合支持三地企业开展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业务。当企业有进口艺术品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需求时,属地海关将相关需求发送至展示目的地海关。展示目的地海关同意后,属地海关查验艺术品主管部门批文并对文化艺术品进行图签采集,展出企业缴纳担保金后办理展示货物出区手续,向跨关区展示目的地进行转运。展示到期的进口艺术品返回属地后,属地海关进行验核并允许艺术品入区;展示期间如有买家购买,企业在属地海关办理内销手续。
(三)运用智能化手段破解文化艺术品鉴别难题。
由于文化艺术品的独有性,仅靠肉眼等传统鉴别方式不易鉴别真伪,石家庄综保区会同正定海关立足打造智慧海关工作要求,采用智能化手段解决鉴别难题,采购专门用于文化艺术品鉴别的3D式鉴证仪,通过AI技术对文化艺术品进行数字化识别,对每一件文化艺术品建立唯一身份证信息,保障文化艺术品的可追溯,最终实现文化艺术品的快速鉴别。通过该手段,进口文化艺术品在转运过程中,不需要采用可视化物流系统进行在途监管,不需要展示目的地海关进行现场查验,属地海关也无需专程到目的地展览现场进行监管。
二、实践效果
(一)促进京津冀国际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开展京津冀进口艺术品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加强了京津冀国际艺术品企业、展会公司、艺术品机构等经营主体合作联系。目前,石家庄综保区首家国际文化艺术品企业艺库河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通过保税展示交易模式在北京专项展会展示进口文化艺术品24件,成交9件,成交金额200余万元;天津保税区海关已为50余件在北京、河北的文化中心、美术馆等展览的国际艺术品办理了保税展示交易手续。进口艺术品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促进进口文化艺术品的流通,方便更多国内观众在境内欣赏国际高质量艺术名品。同时,为推动京津冀文化艺术品市场的创新与繁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降低国际文化艺术品企业运营成本。
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模式提升了国际文化艺术品企业在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的物流管理效能和商品周转效率。特别是运用3D式鉴证仪后,减少进口文化艺术品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业务查验环节2个,压减时间成本3小时/票。河北企业无需在京津地区租用仓库,有效降低仓储、用人成本,缓解企业税款压力,降低了企业贸易风险和运营成本。艺库河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该模式每年节省仓储成本30万元、资金占用成本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