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自贸要闻
白名单、小切口、试验田……天津如何当好制度创新“头雁”?
发布日期: 2024-03-07      来源: 津云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

    “改革开放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天津要认真总结已出台改革举措的落实情况,结合形势任务发展变化,谋划实施新的改革举措,切实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殷殷嘱托,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领会,在更高起点把改革开放推向纵深,务求提升精准度,务求更高的针对性,务求实效。

    打造市场化改革新高地

    近年来,天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因改革开放而生、靠改革开放而兴的滨海新区,始终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根”和“魂”,在改革中谋突破、在开放中谋发展。

    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工程是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八大工程”之一。一段时间以来,滨海新区通过实施市场主体、营商环境、要素配置等重大改革,加快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改革新高地、开放平台升级版,高效能推动改革各项任务进展有序、成效明显,“施工图”正逐步变成“实景图”。

    市场主体改革稳步推进。2023年以来,滨海新区深化市场主体改革,大力实施国企改革,健全央地企业合作机制,推动区属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探索国有资产盘活新路径,变“闲”为“宝”。

    2月23日下午,在天津市工商联助力滨海新区“三量”发展推介大会上,新区200余项国企优质资产重点推介,15个合作项目成功签约,吸引了各界企业家广泛关注。进一步促进滨海新区科学优化资产配置、有效盘活存量优质资产资源,推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走深走实。

    据新区国资委副主任李绍彤介绍,一年来,越来越多闲置楼宇被激活,引入各类资源。2023年,新区国资系统共盘活存量房屋土地资产约55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国资委主任张勇表示:“2023年,天津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创新,聚焦‘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累计盘活闲置或低效利用土地房产约136万平方米,实现收入130亿元。盘活存量资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跨部门、跨机构的政策统筹,未来还需各部门合力提供更加优质的政务服务,同题共答,真正提高资产盘活的质量和效益,为国企改革发展和属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要素市场化配置持续优化。2023年5月,北方大数据交易(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是立足天津市,服务京津冀和北方地区,建立的市场化主导的数据交易服务机构。试运营期间,中心意向数据交易额达到1.5亿元。该中心的运营发展是滨海新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案例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表示:“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的关键性生产要素,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加快数据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建设国家层面统筹的公共数据专业服务平台,推进不同层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在全国范围加快建设‘多源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库。”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经济形态的又一次飞跃。推动数字供给和数字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深入挖掘数字需求。要加快数据资源体系建设,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快构建数据资源的基础性制度,推动我国数据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天津市委会副主委孙昌隆认为。

    就在3月5日,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首个服务基地正式入驻天开高教科创园,将着眼企业、产业、人才3个维度,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开展10项服务,打造数实融合新生态,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活动中,中心与5家入驻天开园的数据要素领域先锋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签约。

    此外,新区推动营商环境改革提质升级,坚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全市率先开展高频证照联办“一件事”改革,上线运行12类39项业务,累计499家企业受益;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各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持续深化,制定出台员额管理具体办法和差异化考核实施细则等。

    打造开放平台升级版

    滨海新区加快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建设,推动平台转型升级、提能增效,致力于实现各类生产要素聚集程度进一步提升,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

    2023年9月,天津港保税区RCEP企业服务中心揭牌运行,成为天津市首个RCEP企业服务中心,助力区域内企业抢抓RCEP机遇“窗口期”。

    2022年底,《天津市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方案》印发,创新性推出“白名单”制度,率先在天津自贸试验区(以下简称“天津自贸区”)试点实施。2023年5月,天津自贸区迎来首批“白名单”进境药物。这不仅打通了掣肘生物医药产业长远发展的“梗阻”,还以创新的产业生态环境反哺行业本身。天津自贸区创新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天津自贸区还将推出更多“小切口、见效快”的改革举措,打通产业堵点,解决企业痛点,进而激发天津自贸区产业创新活力。

    类似的成果还有很多:《滨海新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工程行动方案》出炉,提出推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创新政策互通互鉴、共享共用;泰达综保区获批天津自贸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天津自贸区累计实施615项制度创新举措,33项改革试点经验和6个“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172项经验案例在京津冀复制推广,发布153个金融专项创新案例,充分发挥了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守正创新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创始人郑春阳表示,应加快推进国际人员往来便利化,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健全国际合作机制,推进我国与各国建立更多双边或多边合作项目,通过政府间协议或民间组织合作,加强在人文、科技、教育、展览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同时,滨海新区坚定不移加强合作、扩大开放,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将新区打造成为外资利用新高地和北方外贸新业态聚集区。

    2023年,滨海新区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实际使用外资额保持稳中提质状态,为锻造经济发展“强引擎”提供了支撑。空客天津A320系列飞机第二条总装线项目9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诺和诺德天津生产厂成品车间扩建,预计投资约11.8亿元;纬湃科技将持续投入固定资产12亿元,重点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平台打造及核心零部件生产……

    “今年,新区将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化、扁平化、智能化,持续深化开发区法定机构、国有企业、要素市场化、经营主体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等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发挥‘两港’资源优势、自贸制度优势和开发区载体优势,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特别是高质量实施自贸区提升行动,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不断塑造‘五型’开放新优势,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全国人大代表、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表示。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面向海洋的天津开放气质彰显,这颗渤海明珠因领风气之先而熠熠生辉,正因改革开放而生机勃发。

    国家相关部委
    自贸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兄弟自贸试验区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