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自贸要闻
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九周年:久久为功,全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发布日期: 2024-04-18      来源: 新华社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5年4月2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作为我国第二批、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这片119.9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成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在全国自贸试验区省级综合排名中连续四年排名前三,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

    截至去年底,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有各类经营主体8.8万户,年均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0亿美元,年均进出口额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以全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30%的外贸进出口额、40%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切实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让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可复制可推广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命题。九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了615项制度创新举措,其中有42项引领性、标志性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72项改革试点经验在京津冀复制推广。

    “9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持续深化系统性集成性制度创新,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率先与国际接轨。”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等七个方面,天津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制度集成创新,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开放大局。

    与此同时,作为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天津自贸试验区不但肩负着为国家试制度的重任,还承担着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使命。据了解,天津自贸试验区积极落实首批231项“京津冀+雄安”自助办政务服务事项,积极推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内203项“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落地落实。去年年底,京津冀三地更是共同签署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共同发布系列协同创新成果,以务实举措推进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

    从京津冀到“一带一路”,天津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大“朋友圈”。为了助力更多企业“出海”淘金,天津自贸试验区海外工程投资服务中心不断丰富业务模式,支持相关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天津自贸试验区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则瞄准企业需求,加快金融创新,持续破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同时,天津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促进营商环境改善,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创新船舶不停航办证等举措,50个行业实行“一企一证”综合改革,198个涉企经营事项纳入“证照分离”改革,112个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法治化水平不断增强,推动《天津基因和细胞产业促进条例》通过实施,成立全国首家基层法院国际商事审判庭。

    今年3月1日,天津自贸试验区在全市率先试点经营主体除名制度,推动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进一步营造公正、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优势产业做强做大阔步前行

    得益于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政策制度,各路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奔涌汇聚,天津自贸试验区动能澎湃,优势产业引领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展现活力,创新主体发展壮大。

    今年1月份,8300余吨新鲜智利车厘子漂洋过海,从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靠泊、装卸,随后销往北方各大市场。不仅仅是车厘子,帝王蟹等日益丰富的生鲜美食也从这里上岸,为市民带来源源不断的舌尖上的“新鲜”。

    依托口岸优势、载体优势、政策优势和服务优势,东疆片区正不断构建冷链产业新生态,目前已聚集中粮、蒙牛、首农等一批冷链企业,贸易规模稳步增长。冷链数字产业服务平台业务加快推进,平台效应逐步显现。

    冷链产业仅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缩影。落地全国首单离岸发动机融资租赁业务,开展全国首笔标准化绿色融资租赁业务,发行全国首单优先级AAA评级港口收费收益权ABS项目……9年来,诸多“第一”“率先”“首家”标注了天津自贸试验区“敢为人先”,打造产业集聚的“增长极”的鲜明印记。

    “天津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平行进口车和保税维修等产业位居全国前列。融资租赁,特别是飞机租赁业务在全球排在第二位,而商业保理企业资产总额近3000亿元,在全国占比30%。”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天津自贸试验区聚焦规划引领、政策赋能、链式布局,打破产业发展瓶颈。例如,探索境外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创新路径,落地集成电路流片通关创新模式,开展“冻品加工+保税展示+分送集报”集成创新,推动保税展示交易业务范围扩展至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领域。

    在优势产业引领发展的同时,向“新”而行正成为天津自贸试验区寻求产业突破的关键词,新的贸易模式也应运而生。离岸贸易“天津模式”就是在自贸区框架下,由“外汇管理部门+属地行政主管部门+商业银行+离岸贸易实施企业”四方合力,已服务瑞侃热控、美卓奥图泰等外资企业开展“离岸贸易”业务,结算额超2000万美元。

    积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去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若干措施》,提出在上海、广东、天津等具备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向着更高水平,天津自贸试验区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天津自贸试验区正落实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编制印发落实工作方案,并在通关便利化、外籍专家及家属停居留、知识产权救济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自贸试验区还开展争创“制度型”开放新优势专题调研,初步形成诸项对接CPTPP事项清单。

    诸多创新举措率先试点,无疑进一步推动天津自贸试验区辖区企业开展业务,形成开放新优势。葡萄酒产业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作为我国重要的红酒进口口岸,每年东疆片区进口葡萄酒的数量庞大。以往,classic(经典的)、reserve(特藏)等字样不能出现在进口酒的标签上。如果到了港口,这批货物被查验出来,只能原路退回或者按照要求,重新更换标签。得益于“允许进口葡萄酒标签标注特点词语”新政策,更多优质进口葡萄酒产品抵达天津港后不用更换酒标,就能完成清关。同时,不因原产地证书存在印刷错误、非关键性信息遗漏等微小差错或文件之间的细微差异而拒绝给予货物优惠关税待遇等措施,也已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落地,进一步方便企业开展业务,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不仅是货物贸易领域,在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等方面,天津自贸试验区同样发挥自贸试验区实施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载体作用,推动相关措施在自贸试验区落地开花。以数字贸易为例,天津自贸试验区推进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确保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其中,率先在国家超算天津中心成立联动创新示范基地,成为全国首个数据产业化联动创新示范基地,在激发数据要素活力方面先行先试,率先提出数据应用的“天河”模式。发布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为自贸试验区企业开展数据分类分级提供指导,促进企业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下一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全面落实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试点试验任务,聚焦贸易投资、金融开放、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构建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推动各项试点措施取得实效。

    国家相关部委
    自贸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兄弟自贸试验区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