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自贸要闻
【新闻发布会】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 2024-04-22      来源: 天津发布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4月1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新闻发布会,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文海,市商务局局长、天津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剑楠,滨海新区区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单泽峰,天津海关副关长郑德武,滨海新区副区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梁益铭为大家介绍“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有关情况,回答媒体所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

    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 李艳红

    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是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九周年,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文海先生,为大家介绍“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与李文海副市长一起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是:市商务局局长、天津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剑楠先生,滨海新区区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单泽峰先生,天津海关副关长郑德武先生,滨海新区副区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梁益铭先生。

    首先,请李文海副市长作介绍。

    李文海: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天津市政府,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宣传推介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4年,是党中央推出建设自贸试验区战略举措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即将迎来九周年生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时,强调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要求天津自贸试验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在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中书写好天津篇章。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天津自贸试验区是天津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天津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天津与世界接轨的桥梁,更是天津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挂牌九周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以先行先试为使命,累计实施615项制度创新措施,其中有42项引领性、标志性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一系列创新成果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积蓄新力量。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有各类经营主体8.8万户,年均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0亿美元,年均进出口额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以全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30%的外贸进出口额和40%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下面我简单介绍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九周年来取得的一些成绩。

    一是扩大制度型开放取得新突破。作为5个试点区域之一,为贯彻落实《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天津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为国家加入高标准经贸协定提供实践支撑。以天津市政府名义印发落实《若干措施》工作方案,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各项试点任务落地见效,在通关便利化、人员临时入境、数字贸易、建立环境信息自愿披露机制、境外职业资格认证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编制实施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个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行动方案,设立RCEP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提高享惠水平。2023年,天津市企业在RCEP项下享受关税优惠商品的进出口货值超120亿元,同比增长79%。围绕争创“制度型”开放新优势开展专题调研,起草形成调研报告,提出8个方面、56条创新建议举措,初步形成对接CPTPP事项清单。

    二是服务国家战略取得新成效。优化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机制,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港口资源联动、金融创新协作、产业融合互促、资源便捷流动等方面,打造协同创新“一张清单”、产业协作“一条长链”、开放发展“一体化平台”、互联互通“一套机制”。推动自贸创新一体化,与北京、河北自贸试验区共同发布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报告和18个制度创新案例,天津自贸试验区6项制度创新案例入选;联合制定《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指引》,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一站式”路线图。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机制化,联合推出第五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24项,事项累计达到203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确认等5种事项类型,在三地自贸区内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在京津冀自由流动。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合作,落地北方首个东南亚跨境人才服务中心,设立新加坡中心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零碳双卓越中心。积极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高质量运营,天津首单“二手车出口+保税+中欧班列”模式落地东疆,天津首列中欧(中亚)班列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顺利发车,2023年,发运57列(含中亚班列),发行货物6258标箱,货重4.21万吨,货值1.61亿美元,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运输路径。

    三是赋能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果。融资租赁规模超2.1万亿元,占全国1/4,获批绿色租赁服务流程试行区,在全国率先建立融资租赁绿色评价机制,落地全国首单标准化绿色融资租赁业务;建立了飞机船舶离岸经营性租赁业务“企业白名单”机制,探索建立多层次的租赁资产交易服务体系,船舶、海工平台租赁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商业保理企业资产总额近3000亿元,占全国30%,连续第九次举办“中国商业保理行业峰会”,与商业保理专委会合作推出7项行业团体标准,发布行业创新案例数量居全国首位;数字货运产业加速聚集,全国首创共享经济平台企业综合服务系统,累计获批网络货运资质企业88家,2023年,规上网络货运企业营收639亿元,增长33.5%,网络货运规模占全国15%;率先开展综保区外保税维修再制造,推动航空“保税维修+保税租赁”创新,2023年带动进出口115.2亿元;打通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累计开展13批次6类药品进口;开展进口汽车保税增值转口试点,批准50家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对象开展业务,2023年,在天津口岸通关的平行进口汽车涉及29个品牌、114个车型,累计清关平行进口汽车超3.4万辆,占全国进口总量超七成;打造二手车出口基地,成立全国首家自贸区二手车出口服务中心,建设集贸易、零配件供应、检测、金融等一体的二手车出口链条,2023年,天津出口二手车26253辆,出口额超6.85亿美元,同比均增长350%以上。

    四是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创新船舶不停航办证等举措,率先实施“最简告知承诺制”,在50个行业实行“一企一证”综合改革,198个涉企经营事项纳入“证照分离”改革,112个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建立外商投资全流程帮办服务机制,营商环境在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二;法治化水平逐步增强,推动《天津基因和细胞产业促进条例》通过实施,设立全国首个基层法院国际商事审判庭和融资租赁等六大专业法庭,首创“信用+应用”资产担保方式;国际化特色更加显著,推进建设出入境事务服务中心,境外职业资格认可目录扩展至27项,推出公开政采单一来源成交结果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等“边境后”创新举措;推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发布了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对商业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开展先行先试探索。

    下一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在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贡献“自贸”力量。

    一是在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牵引作用中展现新作为。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功能,在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中争当先锋,建立完善创新协同机制,联合开展重大制度创新试验、共同向国家争取放权赋能,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有效贯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样板,为天津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提供重要实践平台。

    二是在推动实施自贸试验区战略提升行动中探索新突破。依托港口、物流、产业优势,叠加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保税区等政策优势,围绕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制度创新质效、产业链创新发展水平、风险防控效能等方面,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促进“保税+”“金融+”“数字+”“贸易+”蓬勃发展,实现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水平全方位提升,有效发挥“苗圃”功能,为全国选育和播撒“良种”,加强创新政策复制推广。

    三是在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开辟新思路。勇闯改革创新深水区,争当开放发展弄潮儿,在全面落实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试点试验任务的同时,聚焦贸易、投资、金融、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主动开展先行先试,构建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系统性、集成性改革创新,在规则衔接推广、高端要素集聚、科技产业创新、安全风险防控等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措施举措。

    四是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中打造新支撑。不断优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企业在天津市设立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互利共赢;提升天津港国际航运枢纽功能,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贯通多式联运体系,形成互联互通的运输自由体系,强化天津自贸试验区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

    谢谢大家!

    李艳红:

    谢谢李文海副市长。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三地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作为我国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请问自贸试验区是如何发挥作用,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

    李文海: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天津自贸试验区按照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战略定位的要求,始终把服务三地协同发展作为工作主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牵头发起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截至目前,三地自贸试验区已成功举办两届联席会议,共同签署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行动方案》,发布了协同发展报告、分领域报告及一批创新案例。

    天津自贸试验区在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中争当先锋,取得了系列成果。推动深化贸易便利化协同,发挥天津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出口直放、进口直通”等通关便利化政策优势,惠及三地进出口企业。推动深化“保税+”产业协同,实现保税燃油跨关区直供河北省四港,加快构建服务三地市场的冻品保税展示交易全产业链,深化京津在飞机保税维修方面合作。推动深化金融同城化,创新推出“FT分公司模式”,实现三地企业共享天津自贸试验区FT账户政策,共建“京津冀征信链”,打造联合授信机制。推动深化研发转化平台协同,积极设立京津冀跨境电商产业联盟、众创联盟、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市场等平台,集聚三地双创发展要素,支持推进“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推动深化司法保障协同,构建全链条现代化金融审判体系,加强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司法联动,完善港口经济专门化审判体系,金融法治协同治理达成新共识、取得新突破。推动深化营商环境提升协同,共同构建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推出203项“同事同标”事项。此外,天津自贸试验区高度重视 “一地创新、三地共享”,截至目前,已累计向北京、河北自贸试验区分享天津改革试点经验六批次165项,创新实践案例7个。

    下一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与北京自贸区、河北自贸区加强制度创新协同、产业链融合协同、营商环境建设协同,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努力把京津冀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

    谢谢。

    天津日报:

    我们关注到,天津自贸试验区的保税维修产业之前获得了扩面政策,范围得到了拓展,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孙剑楠: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作为保税维修业务先行区,近年来我市一直致力打造保税维修产业,不断将业务范围拓展到航空、船舶、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领域。配套出台多项地方支持政策,建立起多部门联动机制,积累了丰富的环保处置和海关监管经验,成为国内开展保税维修业务范围最广、政策创新最多的地区之一。2023年,我市实现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超115亿元。

    在市领导高位推动和市级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2023年底,商务部等10部门出台《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明确赋予我市滨海新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试点最新政策,将原来局限于综合保税区的保税维修政策扩展到滨海新区全域,区内相关行业的大型装备企业成为首批受益群体,大幅降低进境维修通关时长,减少企业资金占压和各项费用。该政策对巩固我市关联产业链、扩大招商引资、促进保税维修集聚,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为推进政策落地,我们将紧盯进度。一是用好政策。持续加强部委对接,提前指导适用企业,落实好即将出台的试点业务实施细则。二是强化招商。扩大政策宣传,加大项目引育,促进产业集聚。三是提升产业能级。通过多重政策叠加,不断巩固我市保税维修先发优势,促进航空、海工装备、医疗制造等高附加值产业集聚升级。

    科技日报:

    刚才,李文海副市长介绍了天津自贸试验区在高水平实施提升行动方面的一些总体打算,能否再具体介绍一下相关背景和下一步工作方向。

    单泽峰: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再次强调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争创通道型、平台型、制度型、都市型、海洋型 “五型”开放新优势,在落实自贸区提升战略中书写好天津篇章。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们就实施自贸区提升行动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深入研究,重点在五个方面集中发力,更好发挥自贸区对外开放引领作用。一是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三地自贸区探索建立“共同申请、三地受益”政策共享机制,发挥天津港特色,优化中欧班列发展,加快以海铁联运为特色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争取增加中欧班列图定开行计划。二是提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水平,重点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开展更大力度压力测试,稳步推进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三是提升创新引领质效,聚焦贸易、金融、数据等领域,增强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有效性。比如,在贸易方面,全面提升综保区管理效能;在金融方面,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重点推动FT全功能资金池的应用,尝试推进数字人民币使用。四是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坚持经开区制创、保税区贸创、高新区科创、东疆金创、生态城绿创“五创”协同,聚焦产业开放、贸易升级、创新开放、制度开放和中新合作,促进产业和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五是提升产业链创新发展水平,围绕特色金融、适港产业、平台经济等特色产业,推出集成电路产业全流程保税监管、建设“一站式”生物医药供应链平台等创新举措,赋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人民网:

    请问,在推进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天津海关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郑德武: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天津海关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参与部门之一,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九年来,累计推出自贸创新举措200项,其中获得海关总署备案10项,经国务院向全国复制推广借鉴12项,占天津自贸试验区的29%。

    一是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助力天津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天津海关在全国率先实施“船边直提”和“抵港直装”改革并规模化应用,全力服务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截至2023年底累计开展集疏运业务超过650万箱。在全国率先制定保税租赁海关监管办法,推出了异地委托监管等创新举措,解决了大型租赁物无法入区等难点堵点问题,相关创新实践作为国务院“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2023年保税租赁货值963.4亿元,同比增长27.1%,助力天津东疆成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通过保税仓储、第三方采信等便利措施,平均每车节约物流成本1000元左右,持续助力天津口岸平行进口汽车领跑全国,2023年平行进口汽车超3.6万辆,占全国总量八成以上。

    二是服务重大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受海关总署委托,天津海关作为牵头单位,推进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协同创新,先后签订了《京津冀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海关监管办法》等制度文件,“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实时物流信息比对功能模块应用”等两项联合创新举措获得海关总署备案。

    三是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推动国务院9号文相关试点措施落地。试点措施涉及天津海关的共9项,占比达25%,居天津各部门之首。目前已落地7项,“空运快运货物6小时内放行”等已经常态化实施,“履行争议付款放行程序”等3项已形成典型案例,其中“原产地证书微小差错不影响关税待遇”试点措施,确保企业进一步享受关税优惠政策红利,2023年天津企业通过RCEP等自贸协定享惠进口422亿元。

    下一步,天津海关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提出的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天津市“十项行动”,积极开展首创性、集成式创新,推出更多有温度、有实效的创新举措。

    津云:

    我们了解到,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九年来,实现了区域内试验和区域外复制良性互动。请问天津自贸试验区在推进创新经验复制推广、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将有哪些新的举措?

    梁益铭: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天津自贸试验区始终秉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加强创新政策复制推广,激发自贸政策外溢,在多领域持续释放改革红利,赋能地方经济发展。一是坚持“两手抓”,在借鉴国家层面发布的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的同时,及时总结天津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创新实践,将成熟经验做法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目前,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将国家层面167项改革试点经验和61项最佳实践案例,以及天津自贸试验区165项自行改革试点经验和7项最佳实践案例按照产业细分领域进行归类,编制形成自贸政策汇编和使用指南。二是搭建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系统集成创新平台,通过“党建引领 共同创新”活动,凝聚海关、海事、商务、外汇管理、知识产权、司法等市、区相关部门力量,通过开展专题沙龙、座谈调研、上门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大力发掘创新政策应用场景,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创新政策的培训辅导和实施应用,通过复制推广工作,及时发现新的产业发展需求和自贸创新点,进一步推动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深层次改革。三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天津自贸试验区边总结、边推广,构建对外交流平台,扩大“自贸朋友圈”,与北京自贸试验区、河北自贸试验区、云南自贸试验区、海南省琼海市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自贸试验区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海陆联动,共同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与各地自贸试验区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推动一大批先进试点经验在全国和各省市范围内进行多层级、多形式、多路径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未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大复制推广力度,为天津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贸智慧和自贸方案。谢谢。

    天津广播电视台:

    大家都很关心天津自贸试验区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还有哪些创新举措即将推出?

    孙剑楠: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始终把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聚焦前沿新兴领域开展深层次改革探索,融资租赁、平行进口汽车、保税维修、商业保理等产业迅猛发展,居全国领先地位。围绕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市商务局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口岸智慧化水平持续提升。聚焦服务企业,建设5大类78项“单一窗口”地方特色服务功能,满足企业“一站式”通关申报需求。上线“资信红绿灯”服务,为出口企业提供海外买家资信情况查询,通过直观便捷的“亮灯”,提示企业交易风险,助力企业破解“有单不敢接”的难题。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会同京冀口岸管理部门搭建“京津冀协同服务专区”,为企业提供北京空运、天津海运和河北铁运物流线上办事及数据服务应用等20项服务功能,实现三地口岸信息共享、数据互联、业务协同。聚焦科技赋能,天津水运口岸获批全国首批智慧口岸试点,推动口岸数据交互和共享应用,助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二是跨境电商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进口方面,京东国际、天猫国际、唯品会等进口头部企业均在我市建设北方地区最大的跨境进口全品类中心仓,依托自贸制度创新优势,做到当日申报、当日发货、京津冀“次日达”,消费者可以像国内网购一样享受跨境电商便捷购物体验。出口方面,以自贸试验区为核心区,认定了一批跨境电商示范园区,深化与阿里巴巴、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出口头部平台及服务商合作,加速打造北方地区最优的全产业链闭环生态圈。在此基础上,依托自贸金融政策,在国内首创出口电商FT收汇和“跨境电商+离岸贸易”外汇结算新模式,进一步满足了跨境电商企业财税合规化发展需求。2023年,全市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356亿元,同比增长16.7%。

    三是平行进口汽车持续领跑全国。优化平行车系统服务体系。强化政策引领,进一步修订《中国(天津)自贸试验区汽车平行进口试点管理办法》;提高平行进口汽车售后服务保障水平,发布《平行进口汽车三包服务规范》团体标准;更好服务京津冀消费市场,在保税区、武清区等规划建设多家平行车保税展示交易中心;连续四届举办中国(天津)平行车产业发展论坛,打造全国平行车行业交流、经贸合作平台;提供全国最完善的平行车检测试验环境,国家级进口汽车检测实验室达7家,居全国首位。不断完善平行车全产业链条,2023年实现平行车进口3.6万辆,占全国平行车进口总量80%以上。

    中国青年报:

    去年6月份,天津自贸试验区被纳入第一批对接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试点之一,请问这一年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实施试点措施进展如何?

    单泽峰:

    去年6月,天津自贸试验区纳入试点区域以来,我们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围绕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加大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力度,主要取得三个方面成果:

    一是更高水平对接,为与国际接轨优化流程的贸易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空运快件6小时通关”等多项创新举措落地,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创新陆海、铁海联运模式,持续提升“单一窗口”贸易信息跨境交互功能,推动货物贸易流通体系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融通。聚焦跨境投资便利化,拓展FT账户功能,推动跨境投资转移可自由汇入汇出。2023年,自贸区企业办理外商直接投资38.6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汇入16.4亿美元、利润汇出12.2亿美元。

    二是更宽领域对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拓展“保税+”业态,推动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落地。丰富“医疗+”场景,建立生物医药一站式通关服务平台,优化临床急需进口药械通道。下一步,我们将简化程序、加快速度,由单批次向多批次、成批量推广,扩大“绿药”适用医疗机构范围。提升“文旅+”产业能级,优化通关监管服务模式,释放便利人员临时入境政策效应,积极申请30天免签政策。赋能“油气+”产业发展,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试点,打造中国北方首个保税LNG加注中心,进一步争取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国际航行船舶保税甲醇加注试点。

    三是更深层次对接,为推进“边境后”重点领域改革探索路径。实施全国首个融资租赁绿色评价机制,绿色租赁项目评价认定规模超百亿元,发放绿色贷款近30亿元。推动保税维修和再制造试点企业,率先与国际标准接轨,形成环保信息自愿披露机制,与政府监管形成互补。聚焦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制定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和解制度,有效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下一步,天津自贸试验区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关键领域创新突破,更好践行“为国家试制度,为区域谋发展”的责任担当。

    央广网:

    我想了解下,天津海关作为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参与部门之一,是如何与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加强创新合作的?

    郑德武:

    谢谢记者朋友提问。为深度参与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天津海关早在2019年11月就与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签署了《共建自贸试验区联合创新工作机制战略合作协议》,五年来开展了非常务实有效的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天津市“十项行动”和打造通道型、平台型、制度型、都市型、海洋型“五型”开放新优势等工作,天津海关会商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对 2019年版的合作协议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深化共建自贸试验区联合创新工作机制战略合作协议》。新的《合作协议》主要围绕党建共建、政策创新、产业支持、企业服务四个方面谋划合作内容。

    在党建共建方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自贸创新的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创新方面,将围绕天津市“十项行动”和打造“五型”开放新优势,聚焦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建设、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方面开展政策探索和创新,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在产业支持方面,将依托天津自贸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加速推动融资租赁、汽车平行进口、航空制造等优势产业的政策系统集成;针对保税维修再制造、跨境电商、生物医药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争取形成开创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

    在企业服务方面,将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调研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为企业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服务,推动便利化措施首创性突破,共同开展国家层面自贸创新制度的复制推广,让自贸创新政策惠及更多企业。

    第一财经:

    数字经济已成为天津自贸试验区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请问,围绕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建立安全有序的数据治理体系,天津自贸试验区有哪些先行先试举措,促进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创新?

    梁益铭: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一直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充分发挥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开展制度型开放创新探索。今年初,天津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发布了《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以下简称《标准规范》),对商业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填补该领域制度空白。《标准规范》在国家数据分类分级总体框架下,将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数据分成13大类40子类,从高到低分成核心、重要、一般3个级别,明确了重要数据的识别标准。依据《标准规范》,自贸试验区的企业就可以对照识别、梳理相关数据资产,对不同级别的数据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自贸区企业在开展数据跨境流动活动时,也可以根据数据的不同级别做好合规工作,重要数据可以在申报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后出境,一般数据可以自由流动。

    下一步,我们将组建专门工作队伍,帮助企业做好数据资产梳理、重要数据目录申报和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等工作,加快推动《标准规范》落地见效,不断增强天津自贸试验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发展、开发利用和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形成新质生产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谢谢。

    李艳红: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感谢李文海副市长和4位发布人,谢谢媒体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国家相关部委
    自贸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兄弟自贸试验区
    重点链接